
披着毛巾的陈芋汐 新民晚报 李铭珅 摄
这几天,广东省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成了每天晚间广州市内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因为全运会跳水项目激战正酣,每天都有不少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喜欢的选手加油。在观众席中游走,不时能听见同一个问题:“选手为什么都喜欢在起跳之前扔毛巾?”
不怪观众由此疑惑,不止全运会,不论国际国内赛事,中国跳水队和各省市代表队的选手,都会在每个动作前习惯性向水池里扔毛巾。赛前选手一同热身时,场馆内更出现过“毛巾雨”的有趣画面。谈及扔毛巾的缘由,不少选手都笑得开心。几天前拿下女子1米板金牌的李亚杰调皮地说:“别小看这个动作,里面可有好几层学问。”
张家齐(中)完成动作后拿起毛巾
虽然外观看上去没有多少区别,但跳水运动员使用的毛巾,是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具有更快吸收水分、更容易拧干等特点。跳水选手在做每一轮动作前,需要保证身体干燥,以免在做翻腾和转体动作时出现失控的情况,因此这条毛巾就成了上场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在本次全运会的跳水比赛中,经常能看到一位选手站在跳台或跳板上准备,另一位选手一边候场,一边努力将身体擦干的情景。
选手的身体足够干燥,意味着那条被不少选手笑称为“魔法巾”的重要武器吸了水,若是让它停留在比赛区域,便可能对之后出场的选手带来一点风险和困扰,于是,让毛巾暂时到跳水池里待一会儿,便成了最保险的选择。本届全运会的赛场上,不论是备受关注的陈芋汐、全红婵、谢思埸等名将,还是初次登上国内赛场的小将,都为那一场场“毛巾雨”,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陈芋汐(右)完成动作后与对手有说有笑
除了技术层面上的原因,那条小小的毛巾也是跳水选手的“解压神器”,李亚杰就曾透露,每次紧张时都会用扔毛巾的动作来释放压力,“感觉就像把所有想法和情绪,都大力扔到跳水池里,提醒自己更专注。”这或许是她在1米板项目上屡获佳绩的重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仅仅通过扔毛巾这一个小小的动作,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选手的心理状态。11月8日的女子单人10米台预赛和半决赛热身时,陈芋汐、卢为、张家齐等经验丰富的选手在跳台上有说有笑,赛前和赛中从跳台上扔毛巾的力度,也大都和风细雨,赛后的排名位次也相对理想。相比之下,几位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对待毛巾可就没有前辈那么温柔了,这或许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们的心态和状态,都需要更多锤炼。
九龙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